首都以外的思考

台灣台北市訊 – 這裏正在開始進行一個重要的對話,討論將我們的中央政府從台北市—台灣最大、最北的城市遷至處於台灣更南方的城市。從1886年以來,台北市一直是首都。 對於某些人,將一國之都從一座城市遷至另一城市的想法可能有些異想天開。但是事實並非如此。許多國家都曾遷都。若干國家曾在最近幾十年中遷都。此外,一些國家亦正在考慮遷都,包括日本。 例如,美國將其原首都從北方的費城遷至南方的華盛頓特區。但是,這是大約220年之前,當時美國人煙稀少,是個新國。因此,在叛亂士兵攻擊美國國會之後,將國家政府遷移至一個更加安全的地點不失為良策。國會在1790年通過一項法律,授權設立新都。10年之後即1800年,美國的立法機構在新的“聯邦設施”舉行第一屆會議,至今仍保留當日的特點。

另一較近期的例子,,南美最大、人口約為兩億的國家巴西在1960年遷都。巴西不僅僅是讓其中央政府收拾行裝並從舊都里約熱內盧遷至另一地點,而是雇用世界知名的建築師Oscar Niemeyer在國家的中心地區設計一座全新城市巴西利亞。遷都之前,該地區人煙稀少,類似沙漠,水和植被很少。今天,這是一個繁華的現代化名勝,人口超過250萬。 其他國家也曾遷都。澳大利亞於1927年將首都遷往坎培拉,後者是另一規劃的城市。1999年,在統一之後,德國將政府所在地從波恩遷至柏林。就在去年夏季,印尼總統蘇西洛·班邦·尤多約諾(Susilo Bambang Yudhoyono)宣佈,他正在認真考慮將首都遷出雅加達。他提供兩條理由:雅加達擁有將近960萬人口,過於擁擠,交通堵塞,污染嚴重,容易發生地震;而國家的其他地區需要促進經濟發展。 名單不一而足:伯利茲、象牙海岸、哈薩克斯坦、馬來西亞、尼日利亞和坦桑尼亞均曾在過去幾十年中遷都。

這些國家的領導人決定遷都的理由多種多樣:地理、人口密度、交通堵塞、經濟發展、污染、安全。 其中許多也是台灣領導人應當考慮的遷都理由。 作為台灣的國都和經濟活動中心,新台北市和台北市佔台灣總人口中百分之三十(或將近650萬人)。由於人口如此高度集中,交通擁擠,房地產價格高漲,犯罪率上升,環境受到污染和惡化。 將首都南遷不僅能夠減輕上述問題,而且能夠為新首都居民及其周邊地區帶來經濟利益,修正台灣北部和南部之間的失衡。這還將幫助分散政治力量 – 現在政治力量集中在北部而有損於南部。 還有實際的理由:台北靠近數座火山,容易遭受地震,並由於地球上多變的氣候造成的更多的夏季雨量而容易遭受洪災。

台北附近還有三座核電廠,造成額外風險。 如果台北發生類似日本今年早些時候發生的地震和海嘯那樣的巨大自然災害,台灣的政府和經濟都可能陷於停滯。正如美國選擇一個更加安全的政府所在地,台灣可能也應當這樣做。 一個新的首都可展示現代化建築物和傳統文化的混合,為南部居民提供新的經濟機會,並解除危及台北生活品質的擁擠